一、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将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
按照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将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作为开展主题教育的落脚点,以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办学实践,用应用型办学成果彰显主题教育成效。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有机结合、一体推进。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学习活动7次,各二级党组织开展学习158次,举办读书班1期,组织离退休党员、青年学生学习1万3千余人次。5项攻坚难题、13项民生项目全部得到解决,32项整改问题全部完成销号,总结凝练形成了12项制度成果。主题教育开展情况被确定为好等级。理论学习典型做法入选全省主题教育典型材料汇编。
二、固本强基,守正创新,全面推动党建工作晋位争先
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政治生态持续向好。学校在2022年度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中获评好等级,列省属本科高校第六名。学校领导班子2022年度考核获评优等级。2022年度学校纪委履职成效考核获评良好等级,列省属本科高校第六名。基层党建工作取得新突破,2人在省高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得三等奖。2个支部获批全省公办高校党建创建及培育创建单位。1篇案例入选全省高校基层党建服务龙江振兴发展案例。多个基层党建成果被光明网、龙江先锋网等主流媒体报道。
三、构建四心联动工作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
通过贯通思政工作体系铸魂立心,深化思想理论武装启智强心,强化价值引领培塑赋能盈心,涵育大学文化特色弘文润心,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打开新格局。马克思主义学院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第九批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实现了学校在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建设上零的突破。《奋斗》杂志刊发了学校党委书记于沐琳署名文章《一体化推进四心育人体系 构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以三学 三讲 五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获评全省高校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优秀创新案例。举办庆祝第39个教师节大会、第十一届青年教工爱岗敬业演讲比赛,营造尊师重教、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校园风尚。举行思源筑梦·再相逢2023年度校友回家值年返校活动,畅叙师生情谊,共话未来发展。建设校园交通管理系统,安装人脸识别装置,规范校园交通秩序,确保师生通行安全。
四、抢抓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建设机遇,课程建设再取丰硕成果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工作,积极响应教育部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战略部署,不断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学校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23年,学校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目前,学校共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省级一流课程22门。为进一步提升现代教育环境及教学质量,学校在原有的智慧教室和多媒体教室的基础上,新建了48间智慧黑板教室,21间传统多媒体教室,并对原有68间教室进行了设备升级更新,实现了学校所有教室多媒体覆盖。此次升级改造显著提升了学校的教学环境质量,为师生提供了先进、便捷的教学设备,为学校未来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科学谋划、勇于开拓,科研工作实现四突破一创新
2023年,学校科研工作在整章建制、综合施策、产研融合、团队作战上下功夫,取得可喜成绩。科研经费到账5269.91万元,比2022年增加10.18%,科研经费到账额首次突破5000万元。与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实现我省省属高校此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与北方华安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申报并获批教育部联合基金项目1项,资助金额84万元,实现我校教育部联合基金项目零的突破。聚焦我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积极实施有组织科研,加强协同创新、产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获批省双一流特色学科协同创新成果项目4项,比2022年增长300%,获资助经费280万元,比2022年增长180%。创新实施了龙江工程雏雁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首批遴选了2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进行资助。
六、建设高质量育人、就业体系,学团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一四三五就业工作体系为统筹,多措并举全力促就业,2023届本科生毕业去向落实率位居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前列,留省就业率为近三年最高,学校获评全国团促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实施蓝图 卓越 起航三大计划,开展39项重点工作。荣获驻哈高校征兵先进单位 全省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推进智慧学工建设,使用今日校园APP,简化师生办事流程。发放爱心礼包47份,临时困难补助128份、资助金额10万余元。全年心理普测率100%,建成心理工作站6个。社会实践工作成效显著,获评全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
七、完成学校第二轮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推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核准的编制总量和结构比例,编制学校《岗位设置方案》,制定《第二轮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实施方案》,坚持竞争上岗、择优聘用,顺利完成第二轮岗位设置管理与聘用工作。经省人才办认定,学校新增省级D类人才1名、E类人才13名。修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科研项目与成果认定办法》。制定《引进高层次人才服务实施办法》,为引进人才提供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两个方面18个项目的全方位服务。提高具有博士学位人才待遇,在每月发放300元校内博士津贴基础上又增发400元。组织开展公开招聘工作,在学校三刊上发布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重点补充急需紧缺学科专业教师、学生辅导员,确定招聘博士24人、学生辅导员16人。柔性引进龙江工程特聘教授2人、龙江工程讲座教授2人。
八、获批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创新局面
学校以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检方向为基础,以区域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在黑龙江省工信厅、省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联合北京百通科信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鹏博普华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讯建科技有限公司等专精特新校友企业及相关行业协会,成功获批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建设项目立项。新能源汽车光储充检专精特新产业学院着力构建学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专精特新企业联动促进区域产业发展机制,打造专精特新产教融合1+3+1的创新发展格局,建成融合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技术创新、企业服务、学生创业、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见实效的新模式。此次获批立项建设标志着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质升级上又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迈上新台阶。
九、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取得新突破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激励措施,将创新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四体系、三保障、两平台、一评价贯穿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023年,我校参赛项目首次晋级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决赛阶段现场比赛,荣获银奖1项、铜奖4项,获奖级别和数量均取得我校历史最好成绩。在校赛中,共有2012个项目、6800余名学生参加高教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比赛。我校入围省赛的44个项目荣获省级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35项,参赛项目数、参赛人数以及获奖质量和数量再创历史新高。
十、开启龙江工程一期研究生培养工作,人才培养实现新跨越
2023年10月,学校迎来首届研究生报到,研究生教育开启实质性实施阶段,人才培养工作实现新跨越。举办研究生开学第一课,对龙江工程一期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成功提出要求、寄予厚望。制定了2023版研究生培养方案,明确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要求。探索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模式,加入黑龙江省高端智能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与龙建路桥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建立4个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与黑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合作设立9个研究生工作站。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责任,强化导师培训,打造四有好导师队伍,推动研究生培养工作高质量发展。
文章推荐: